English

过度表扬的负作用

1998-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我国的各级学校里,许多地方都设有学生广播站,中小学的广播站所播的内容则多以表扬好人好事为主。孩子们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以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学校广播的表扬稿里为荣,于是便各显神通地开展了他们的努力。

有的孩子走路不抬头,满地找钱或其它物品,以期充当拾金不昧故事的主人公,寻至失望时,便把自己的文具或班里同学的文具拿去邀功,有的甚至从家里拿钱,谎称是拣的以换取表扬。有的孩子则深感自己赢得表扬的能力有限,无计可施时便回家向家长讨教,其主题是:我怎么才能获得表扬?

某日,儿子沮丧地告诉我,他放学后在学校附近和其他几个同学原地不动地逗留了一会儿,书包就放在脚旁却一转身不见了。我去学校传达室询问,门卫说,孩子们拣了东西从来不送到传达室而是送到设在广播站的少先队大队部去,以便得到表扬。于是,我立刻就明白了,儿子的书包是被什么样的学生拣去又充当了什么样的功用。果然不出所料,那在校外不翼而飞的书包第二天又从校内突然冒了出来,而在此间,我和儿子却一直处于丢失书本、文具的焦虑之中。

过去早就听说过有的孩子为受表扬才做好事且为做好事先做坏事的例子,如冬天在路边泼盆水,结了冰后致行走的老人摔倒再上前去搀扶。这类孩子的行为可以说是既可笑又可气,而孩子们这种不良行为的背后则是我们成人教育者的误导。

首先,我们在实施表扬时往往重形式而不重内容,没有让孩子们明白,做好事值得表扬的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体谅别人难处的利他思想和利他行为。结果,孩子们只对做了好事就能受表扬这一荣誉概念印象特别深刻,而内心中根本没有建立利他意识。

其次,我们实施的表扬在频度上往往过度,一些理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在成人过度强调的表扬下就变成了孩子们赢得奖赏的工具,同时也成为训练孩子虚荣的工具。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孩子在学校里都抢着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原形毕露。追求学校的表扬已成为孩子们做好事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构成了两面性与虚伪性。

表扬的目的无疑是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好事,但实际效果如何却视表扬的恰当性而定。仅以“拾金不昧”而论,如果孩子们拣到东西,首先想到的不是失主多着急,而是自己有无可能因此受到表扬,或者不惜偷拿他人钱物去换取表扬,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手段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表扬得当可以促使孩子们多做好事,而表扬不当则也可以诱使孩子们去做坏事。

“表扬”本来是教育者为实施助人、利他公德教育而采取的一种强化手段,一种促进方式,然而,过度的表扬却使强化和促进的内容发生了质变。因为“表扬”的过度实际上是强化了表扬所具有的荣誉性,这使被“表扬”所肯定的助人、利他等内容黯然失色,而“表扬”这种形式本身却喧宾夺主,遂成为孩子们最终的追求目标,而一旦追求表扬成为目的,利他行为则必然反主为客而变成了工具,由此出现名为助人实为损人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是与教育者灌输利他意识的初衷相去甚远的。

从过度表扬所起到的负作用这种现象引伸来看,学校的德育应如何讲究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应如何选取强化形式并如何掌握强化程度,都是今天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